行业资讯

信息化警务(勤务)工作机制改革思考-尊龙凯时官网-尊龙凯时官网入口

时间:2019/2/19 13:10:39点击量:

 

    2018年5月,江西省公安厅党委立足实战,以发挥应用信息化建设成果、及时掌握情报信息、切实提高处置重大警情和突发事件为目标,从厅机关到设区市和县级公安机关,创新实施信息化警务(勤务)工作机制改革,打造出一套符合实战要求的现代警务(勤务)新模式。

正确认识信息化警务(勤务)工作机制改革的现实意义

江西省公安厅党委推出信息化警务(勤务)工作机制改革,打通了信息化从建设到实战应用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具体落地到县一级,需要在严格落实上级要求部署、全面组织实施信息化警务(勤务)工作新机制的基础上,破除三个方面的问题短板:

  打破警种壁垒,建立信息化实战共享机制。之前刑侦、治安、网安、情报、户籍等警种部门间信息数据系统林立、标准不一,壁垒重重、难以共享,虽逐年向好,但仍有部分系统之间无法做到信息共享,直接导致整体打击防范力量的偏弱化,在服务实战中存在滞后性。比如旅馆业实名制管理系统,由治安部门负责管理,刑侦等其他办案部门因不能直接共享数据信息,有时会错过最佳侦查时机。要通过实施信息化警务(勤务)工作新机制,按照“纵向贯通一体化、横向融通合成化”要求,把县级公安机关内设警种部门在实战上相互融合,打破之间的信息壁垒,建立健全各警种协作联动机制,畅通情报数据的流转共享渠道,形成基础数据一方采集、多方受益、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。

  调整放宽权限,实现勤务民警“一专多能”。县级公安机关共享权限设置分配不够合理,也是造成信息化建设成果转换战斗力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。在信息化警务(勤务)工作机制运行中,要实现信息技术应用“实战化”、情报信息工作“网格化”建设目标,需要在严肃纪律的基础上,合理调整放宽系统权限设置,将权限重点向基层办案人员倾斜,将更多的更高权限下放至基层一线,尤其是每天参与24小时勤务值班的民警,一定要具有综合权限,不受警种专业的限制,做到“一专多能”,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勤务工作要求、收集研判情报信息,甚至牵头实战。同时简化权限审批流程,充分调动基层民警情报分析研判的主动性,让警务勤务人员在深度研判中,做到各类风险隐患超前识别、敏锐感知、精准预警。

  创新警务模式,消除机关行政化管理弊病。公安机关作为准军事化单位,职责和性质特点决定有别于其他行政机关,尤其是县一级,要全天候关注各类社会稳定风险,全面掌控辖区治安情况,随时处于备战临战状态。但现实中县公安局机关警种主要实行“全警8小时工作日 部分实战部门轮流值班”的警务(勤务)工作运行机制,机关化、行政化特征明显,8小时之外更多偏向案件警情的事后打击处置,事前的研判预警能力水平较弱,往往是被动处警,而非主动预警。推行信息化警务(勤务)工作机制改革,目的之一就是探索机关去行政化,解决好“猫鼠不同步”的问题,凸显公安实战化特点,提升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能力,垂直到县级公安机关,做到全警实战化,更符合适应现实需要,更能有效落实打击防范职能。

将勤务机制改革在县级层面真正运转落实

县级公安机关与省厅、市局不同,既没有雄厚的技术人才力量,警力也严重不足,平日工作量又巨大,有人形容县公安局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。在此背景条件下,要落实好信息化警务(勤务)工作新机制,既需要学懂弄通改革的精神实质、总体架构、目标要求,又需要立足本地实际,在保持信息化勤务模式上下纵向贯通的前提下,根据内设机构设置及职能分工,探索建立一套从基层实际出发,满足日常实战需要的工作机制模式。

  利用“合成作战室”,解决信息化警务(勤务)工作机制的实战导向问题。县级公安机关自身警力不足,很多内设机构人员偏少、任务较重,以信丰县为例,情报中心民警仅1人,指挥中心年轻骨干民警仅2人,网安与科信设在一起,民警仅4人,国保与反恐设在一起,均为45岁以上民警。如何在现有警力条件下,有效推行信息化警务(勤务)工作新机制?信丰县公安局运用“合成作战室”平台载体,从指挥中心、网安(科信)、情报、刑侦(技术)、经侦、国保等部门,在不变动内部机构设置前提下,抽调6至8名骨干人员,组建信息化勤务模式工作专班,实行每周值班、局领导带班制,分班次24小时不间断地开展情报信息搜集分析,确保及时研判预警、指挥调度和应对处置。健全适应县一级的信息化勤务、加强型勤务、普通型勤务3个模式相对应的工作制度,建立情报信息每日联席会商、每周集中研判、每月研究调度机制,准确全面掌握辖区各类安全风险隐患,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。

  利用“合成作战室”,解决信息化警务(勤务)工作机制的匹配共振问题。信息化警务(勤务)工作机制改革,不单纯是几个实战办案部门的事情,信息化勤务、加强型勤务、普通型勤务3个运转模式涉及了机关各警种、各部门,具体到县级公安机关,还要立足基层派出所24小时勤务模式,将情报信息的研判预警延伸到最基层,实现全警勤务联动,形成情报研判和实战应用的整体合力。此外,要注重工作实效,针对县级公安人员少、任务重等实际情况,不搞拉队伍简单值班的形式主义,在保证普通型勤务8小时之外有人参与机关备勤的同时,围绕信息化手段,侧重配强信息化、加强型勤务队伍,合理设定核心岗位和高素质人员,确保信息化勤务全天候运行,24小时不间断工作,落实8小时外和节假日期间的加强型值班备勤,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,妥善快速应对处置突发性警情事件。

不断向服务职能层面创新延伸

信丰公安既重视用好打击和防范功能,也围绕信息化、智能化这一主线,将新勤务工作机制向服务职能层面创新延伸,运用“互联网 ”等信息化手段,县财政投入300余万元,推进实施“一站式窗口办证平台、24小时自助办证服务平台、全天候信息化网上办事平台”三大平台建设(10月底试运行),随时为群众提供智能、高效、便捷的服务,解决群众排长队办证、工作效率偏低等问题,做到“只跑一次,甚至一次不跑即可网上办理”。

  打造一站式窗口办证平台,提供温馨高效服务。按照“整合窗口资源,实行集中办公”的工作理念,将原来分点设立的出入境、户政办证业务、治安各类审批等窗口全部整合到县行政服务中心一楼集中办公,在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内,精心打造高效温馨的含窗口办证、群众人性化等候休息的“一站式”窗口办事平台。办证窗口利用研发的网上办事平台,提供一次性办结服务,办事群众等候休息区域主打温馨基调,为预约受理的群众提供人性化的座椅、茶水、报纸及公安宣传资料,以舒心的服务消除等待的烦恼。

  建设智能化自助办证服务平台,24小时全天不打烊。购置了出国(境)卡式电子港澳通行证自助签注一体机,护照和电子港澳通行证自助取证机,及身份证办理自助拍照机、自助受理机、自助取证机等设备,在县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区域内,建设集出国(境)、身份证的受理、拍照、缴费及取证全流程于一体的多功能24小时自助办证服务平台,提供全年无休的自助办证服务,并延伸到各乡镇,每个派出所均添置了身份证自助照相机,实现无人化管理,随时为群众提供最便捷、最高效的智能化办证服务。启用自助办证服务,办理证照的照相费用均免费,群众利用自助照相机拍照选取最满意照片,无需县财政补助免费照相资金,每年可为县财政节省照相补助费用约100万元。

  研发信息化网上办事平台,网上预约简单快捷。立足“信息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”的服务目标,利用信丰公安微信公众号,研发具备多功能的信息化网上办事平台,让群众享受“手指点一点、办证无烦恼”的“互联网 ”便捷服务。该平台涵盖了出入境、户政、交管、治安、网安、禁毒等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,群众办理相关业务,无需上班时间排队办理,随时随地登录网上办事平台,将相关资料拍照上传,避免排长队等待浪费时间。群众在乡镇派出所办理需户政科审批的业务时,直接通过平台拍照上传相关材料,网上后台审批核准通过后即可在当地派出所办理,免去往返县城、乡镇的奔波不便。



作者:黄刚

工作单位:江西省信丰县副县长、公安局局长

以上内容转载至微信公众号“智慧交通”2019年2月18日发布

 

 

网站地图